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师资培训成功举办

“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师资培训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研究生的学养素养、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11月27日,由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师资培训在线上成功举办。
        本次培训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国际中文教育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文素养提升以及创新传播实践等主题展开,北京大学赵杨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江新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武和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金晓艳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北京语言大学闻亭、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思畅、南京大学王佳三位老师就课程建设和教学经验做了分享交流。来自全国149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220多位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上午的开班仪式上,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师资处副处长任世芳出席并简要发言,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致开幕辞。

 


   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合影

 

        江新教授做了“认知视角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的专题讲座,北京大学钱旭菁副教授主持。江新教授从认知加工理论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认知加工两方面进行了阐释了认知视角下的二语习得,她指出语言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结合习得研究和自身理解对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输入加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认知加工方法,江新教授以“汉字笔画省略方式对二语学习者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为例,为我们讲解了反应时、眼动、脑电等研究方法。
        武和平教授做了“二语授得研究:核心议题与研究趋势”的专题讲座,北京大学辛平教授主持。武教授首先对二语习得、学得和授得三个概念进行了对比和区分,其次以二语授得研究小史为线索,进一步提出二语授得研究的概念、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主题与内容。他认为二语授得研究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元分析研究方法、二语习得中的互动与反馈以及任务型教学研究三个方面。通过对近30年授课型二语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分析,武教授提出二语授得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具有桥梁作用,为二语理论和教学原则提供了“实验室产品”。
        下午,金晓艳教授的讲座以“如何认识面向汉教硕士的第二语言习得课程的‘教’与‘研’问题”为题,围绕对‘教’和‘研’的认识、先修课程和辅助课程、课程与教学对象的关系、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以及对课程的总体认识等五方面展开探讨。基于当前国内高校对于二语习得课程的不同程度的重视现状,她指出二语习得课程亟待深化和重视。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姚骏副教授主持。
在经验分享环节,闻亭、高思畅和王佳老师分别就其所在院系的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分享与研讨,北京大学黄立副教授主持这一环节。闻亭老师围绕“第二语言习得课程与整全学生的发展”,提出习得课程与资源赋能、技术赋能的关系。高思畅老师则以课堂实践经验对学习自主性导向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进行了教学实例分享。王佳老师结合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教学现状,进行了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的《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教学初探。
最后一场报告由赵杨教授讲授“语言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习得”,北京大学邓丹研究员主持。赵杨教授从静态语言学知识的视角出发,主张把二语习得知识放在大的语境中进行研究,并对二语习得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他指出二语习得的早期研究,基本上都是语言学视角的研究,以生成语法框架下的研究为主。并将结构主义与生成语法进行了对比,随后又对“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语言习得机制、与生成语法有关的二语习得假说、语言学视角的习得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等二语习得知识和理论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与深入的分析。

 

 

 
  
江新(左上)、武和平(右上)、金晓艳(左下)、赵杨(右下)四位教授作主题报告

 

   闻亭(左)、高思畅(中)、王佳(右)三位老师作经验分享

 

        主题报告和经验交流结束后,举行了简短的结业仪式。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添淼做总结发言,希望本次培训能够拓宽二语习得建设的视野,增强教师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倡议教师们要加强交流、增强合力,建立二语习得教师学术共同体,秉持“共有、共享”的精神,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升、再学习”的良性循环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一天的培训圆满结束,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表示,主题报告针对性强,经验分享给人启示,培训对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科研能力一定会发挥积极作用。